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農業信息化架起農民與市場間的橋梁

編者按:如今,信息化已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層面,並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農業生產也不例外。在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越來越受到資源和市場雙重約束的現階段,信息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隻有進一步強化信息服務,才能努力把農業和農村內部增收的文章做足,使農產品結構更趨合理,農產品適銷對路。根據經濟理論和發達國傢經驗,信息化快速發展將全面推進傳統工農業改造、升級,信息網絡和信息技術的開發應用為傳統行業註入新的增長動力。將信息化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加強農業信息化來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將發揮農村、農業後發優勢,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信息備耕成時尚春回大地,全國各地掀起瞭春耕熱潮。在此期間,信息備耕,信息種田成為多地農民的新時尚。“市場告訴我,今年種什麼;政府告訴我,咋種掙錢多。”據報道,這是眼下流行在河北農村的幾句話。春耕前夕,在河北省安平縣馬店鎮曹莊村,村民邊廣津熟練地打開電腦開始在網上瀏覽各地農業網站,瞭解今年白山藥的市場行情、價格趨向,為春耕提前做準備。種植養殖先“探市”。和邊廣津一樣,隨著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全力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兄弟通過網絡備春耕、找信息、覓商機,瞭解農業技術、農業信息的農民越來越多。網絡等信息手段已成為農民致富的“千裡眼”、“順風耳”,農民足不出戶便可引進新品種、學習新技術、對接大市場,改變過去“押寶式”的種植,減少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借力於信息化平臺的幫助,農民不再有“種菜像賭博”的後顧之憂,小到散戶農民、大到地方特色農業也因此嘗到瞭甜頭。在江蘇鎮江句容,草坪、苗木、茶葉是當地特色“三寶”,但苦於沒有暢通的產業鏈信息渠道,產業無法做大、特色經濟難見成效。針對這一情況,該地區借助鎮江移動結合當地苗木市場,組建覆蓋句容市苗木市場的供求平臺,面向1000餘位苗木種植農戶發佈苗木種植技術信息及收購信息等,面向經濟人、經營門面和業主、運輸人員等發佈市場動態信息等,為農戶和經營業主暢通供求通道。該平臺目前每日供求信息發送需求在6000條左右。對此,有專傢表示,農民對種植蔬菜等鮮活農產品具有一定的積極性,然而,潛在的市場風險卻是普通農民無法把握的。而通過對農業生產信息匯總披露,使農民科學地進行備耕選擇,可以說從生產源頭上打下瞭防止“菜賤傷農”的預防針。“專傢仿佛在身邊”“這麼看土地與人一樣,吃啥也得講究營養搭配!這可真是學知識瞭!”發自農民內心的感嘆正是科學種田的需要,而這方面的信息也是農民心中最渴望的支持。“我可以直接和省裡的專傢請教瞭銀行借款條件小額借款。”來自江蘇宿城區雙莊鄉的種植大戶張大爺說,他的請教可不費多少成本,隻要打開電腦或手機,田間地頭的疑難雜癥就有專傢給“對癥下藥”。在江蘇宿遷,農戶可以通過智能監控系統遠程對溫室大棚溫度、濕度、光照以及農田環境參數進行實時監測,智能控制、調節各類設施,確保溫室大棚和農田的環境參數指標符合農作物生長的需求。同時還能掌握農產品生產情況,農業自然災害、植物病蟲害、重大動物疫情、農業資源環境、農村經營管理等動態信息。省級專傢也可通過網絡與基地以語音方式一對一的進行交流指導。據悉,這是宿遷移動與宿城區農委合作建設的區級監控中心,輻射15個高效農業生產基地。張大爺告訴記者,他感到這樣的系統明顯節約瞭人力投入,技術人員不用總在棚裡巡查,可以信貸代書借款貸款全省皆可處理遠程監控溫濕度。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所有的數據都自動保存到瞭科研服務器中,需要的時候技術員可以隨時取出調用。事實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位於秦嶺腹地的白河縣,受地勢影響,農村信息閉塞,農技服務難以進村入戶。據報道,自2009年起,白河縣邊建設邊試點,將縣鄉160多個農業技術人員整合為種植業、畜牧業、農機等綜合類三支專傢隊伍,通過農技中心、畜牧中心、農業機械中心三個信息平臺,指導全縣農業生產。“白河模式”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三個中心支撐三支專傢隊伍,三支專傢隊伍對應三個農業技術推廣區域中心站,三個區域中心站分片輻射鎮、村信息站。”該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說。據介紹,每個中心每天安排農技人員輪流值班。群眾生產中碰到的難題,可以在線提問、網上留言。在線解決不瞭的,農技人員再親臨現場指導。實踐證明,“白河模式”的運用,實現瞭三個倍增:技術推廣倍增,服務能力倍增,農民收益倍增。實施農業信息綜合應用以來,專傢開展服務數量大幅上升。2011年,全縣50名縣級農業專傢開展服務15萬次,平均每人每年3000次。網絡平臺交易忙4月8日,在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榮昌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顯示出榮昌仔豬九點三十分起拍價為每公斤21.80元,數量有2529頭。最後一筆成交,競買人以21.8元/公斤的價格競買成交229頭,金額為149642.34元。這便是全國首例進行的仔豬網上集中競拍的市場交易現場。全國的養殖戶或豬販若要買榮昌豬仔,隻需點擊鼠標,即可實現網上交易。這樣的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集成、創新、熟化和示范應用,不僅能為相關配套技術、模式積累經驗,還能在如何通過信息化改造傳統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作出瞭不少積極探索。網絡平臺的作用不止於此。農民和微博。這兩個看似不太聯系得上的詞語因為網絡平臺的特殊功效達成瞭一次成功的營銷。李繼文,50歲,內蒙烏蘭察佈後旗的農民,在去年10月13和14號兩天,他隻發瞭三條微博,但他發的第一條微博就被轉發9萬多次,還有2萬人給他留言。這個從來沒有接觸過網絡的內蒙漢子,在當地農牧局的建議下通過微博銷售滯銷的土豆。微博一發出就引起瞭意想不到的轟動,李繼文的電話被打爆,土豆銷售行情變好,甚至還賣進瞭北京。在網絡上營銷,逐步成瞭農民改變經營方式、打開銷路的一大轉折點。初春時節,正是草莓大量上市的季節。在江蘇句容,白兔鎮倪塘鮮果專業合作社的生意特別紅火,常有外地企業慕名前來采購。據報道,原來是老板老倪腦子活、快人一步,把店開到瞭“鎮江優質農產品營銷網站”上。這個由鎮江移動開發建設的網站,集“產品展示展銷功能、供應信息發佈功能、求購信息發佈功能、網上洽談功能、網上訂單功能”於一體,面向句容所有涉農企業、合作組織和種養大戶,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網站於2012年1月正式上線,句容市老方葡萄合作社等百餘傢特色農業大戶、合作社均成功入駐,實現農特產的抱團發展。新聞分析信息化建設引領“智慧”農業點開中國農業信息網可以看到,網站首頁中心,便是一個信息發佈的地方。上面滾動更新著糧油、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每日價格的行情。緊接著是一個名為“供求一站通”的欄目,上面發佈著各地農產品及用品的供求信息,清晰易查。此外,網站還清晰地分出諸如農事指導、病蟲害情報、實用技術、旱澇監測預報等欄目,提供全國各地農業生產相關的大量信息並進行實時更新。事實上,這隻是全國各地推進農業生產信息化建設的一個代表,農戶們可以登陸中央或各地方的此類網站來獲取有益的生產信息。此外,網絡手段也隻是推進信息化建設的一部分,其他還有“12316”全國農業系統公益服務統一專用號碼的推行,各地移動公司利用短信平臺向農民傳遞信息的手段等等。“農村信息化建設,更應是互聯網支撐的,多平臺,多渠道,多終端,可以用電話、呼叫中心,甚至可以由報紙、電視各種各樣的終端,使農民最後能夠獲得信息。”談到農業信息化建設手段的多樣性,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如是說。不難看出,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是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的重要手段。“吉林作為農業大省,近年來糧食生產連續邁上新臺階,農民收入實現"十一連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抓好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被稱為“農民代言人”的全國人大代表郝富霞在今年兩會期間說,吉林開通瞭“12316新農村熱線”、“12582短信平臺”,整合廣播、電視各類媒體資源,面向“三農”開展技術推廣、市場把脈、問題咨詢等服務,打通瞭一條公益性為農服務、信息直通農村的“高速公路”,深受農村基層幹部和群眾歡迎。不隻是吉林,據瞭解,在擁有3000多萬農村人口的農業大省湖北,從實現行政村100%覆蓋的“村村通”,到用戶數達百萬規模的“農信通”,再到花三塊錢即可幫助農民“請回”百人農業專傢團隊的惠農手機報,移動信息化在農村的深入、對農業科技入戶“最後一公裡”的破解,正越來越創新加碼。“信息化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司長錢克明曾表示。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取得瞭很大的成績:信息網絡逐步延伸,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服務手段日益提高,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技術推廣步伐加快,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信息意識、科技意識逐步增強。但是,農業信息化工作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信息資源整合共享機制尚未形成,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農村信息服務人才相對匱乏等方面。不難看出,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要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使信息化滲透到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術推廣、消費等各個方面,工作外延擴大、內涵更加豐富,與農業各產業結合更加緊密,工作交織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長期任務,它既包括計算機網絡化建設,又包含電視、廣播、電話、報紙、雜志、圖書、信息專欄等信息化建設內容;既是信息硬件建設問題又是軟件建設問題。為此,有關農業專傢表示,在信息資源開發方面,要形成貼近農民需要的農副產品和生產資料市場信息、種養植等方面的科技信息、技能培訓信息以及政策法規、氣象服務、災害預防、勞務需求、村務公開信息。在信息傳輸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公共通信網絡和其他專網、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終端,將信息及時發佈到農民手中。應大力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農村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以先進適用的信息技術手段,提升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同時,還應發揮市場的引導機制,積極利用民間投資,允許和鼓勵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個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民信息協會和農戶等投資信息化建設,形成以政府投資為主體的多元化農業信息投入體系。鏈接工信部等5部委制定的《農業農村信息化行動計劃(2010-2012年)的主要內容有:1.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提升計劃實施農村寬帶普及工程,繼續實施“村村通”工程,全面實現行政村通電話,逐步覆蓋自然村。2.信息資源整合集成計劃建設國傢級農業農村綜合信息資源和服務平臺,形成分類完整、動態更新的信息服務體系和分工協作機制。3.基層電子政務進村計劃推動電子政務向鄉村延伸。鼓勵電子政務向鄉村延伸,豐富鄉村電子政務應用,推動電子政務與基層行政服務中心、政務公開的緊密結合。4.現代農業信息科技計劃完善農業生產和市場監管信息服務體系,健全農產品和生產資料市場監測、質量監管、產品追溯、信息服務等系統,完善產權交易和公共資源市場化改革等領域的業務系統建設和信息服務。5.電子商務拓展計劃實施農業電子商務工程,圍繞重點農產品,扶植建立一批跨區域、專業化的特色網站和交易網絡,形成以批發市場、商貿中心、物流調度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為依托的農業電子商務服務體系。6.新型農民培訓計劃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開展面向農民的農業政策法規、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等內容的培訓,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4-21/14063813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慧慧愛樂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